|
![]() |
|
|
“她不是带兵人,但她的研究对象却是基层官兵;她不是政工干部,但她的心理学成就却令多少基层政工干部为之赞叹!”这是记者从刘素珍心理学专著序言中捕捉的一句话。 什么人有这样的魅力?带着钦佩与惊奇,记者来到南京军区联勤第八五医院分院,探访我军第一位心理学女博士刘素珍。走进刘素珍的心理咨询室,带着传真机的米色电话机特抢眼。采访刘素珍的交谈,就从电话说起了。 1987年,刘素珍完成了心理学本科学业,尝试着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可好长一段时间没病人光顾,总算来了两名战士患者,还是从别的科室介绍过来的。“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太少吗?不是。经过调查我发现,大凡有心理疾病的官兵,都羞于公开面对陌生人。于是,1992年我又试着采取一种带有隐蔽性的做法。”心理咨询热线就这样开通了。 让刘素珍高兴的是,热线开通后出奇地火爆,平均每天接到10多个电话,最多一天有49个。心理咨询热线开通10年来,已用坏7部电话机,记满13本电话登记簿,万余名官兵在电话中接受过刘素珍的心理咨询。 从刘素珍撰写的《军人情绪问题及分析》、《军人忧郁情绪与精神创伤相关性研究》等8篇论文中,从刘素珍接到的8000多封来自海岛、哨卡等偏远部队官兵的信中,记者“读”出了她与基层官兵之间的深厚感情。透过一个个跳跃的字符,我们仿佛看见这位执著的女军官登高山、走边关、蹈海浪,访遍20多个省市驻军部队的足迹。 时值酷暑,记者随刘素珍来到“南京路上好八连”,见识了一回刘素珍的心理辅导。到该连后,刘素珍先为大家做了一次从人格到心理健康的全方位测量,接着是4个小时的心理学辅导和答问,把自己和战士们的心一下子拉近了。上完课后,官兵们明白了“心理健康”和“亚健康”是怎么回事;懂得了如何适应军营生活、培养健康情趣;还认识到了什么是正常的人际交往、纯洁的友谊和真挚的爱情。 与刘素珍相处的几天里,时刻能感受到人们对她的敬重与佩服。在刘素珍身边进修的技术人员说:只要是与刘老师通过电话或接触过的心理患者,没有不被“征服”的。 “尤为可贵的是,她把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变成了千千万万人的事业。”刘素珍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办了我军第一届心理学大专班,培养了近百名心理学教育人才;她为基层部队举办了12期心理学培训班,培养心理疏导骨干500余人;她精心编制了一套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心理挂图,这套挂图出版后张贴在军营橱窗和画廊,走进了官兵生活。最近,她正在筹划“心理科学进西藏”的活动。 刘素珍委托记者带给全军读者一句话:“给你一个好心情,保你有颗健康的心,让你有个快乐的今天和明天,是我永恒的追求。” 摘自“人民网” |
Copyright©laobing.com, Yingpu,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