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衣天使”护战鹰
邓同亮 王鹏
只听说过“白衣天使”,何来“蓝衣天使”?在海军航空兵就有这样一群“ 天使”,他们身着“海军蓝”,天天日日精心护理着一只只巡航海天的“战鹰”
。他们就是海军航空兵的机务人员。这里要介绍的是一位女“蓝衣天使”——— 海军航空兵某训练基地装备部高级工程师毛青。
采访毛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几次去她的办公室都扑了空。装备部的韩主任为我们“指点迷津”:“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到外场准能‘逮’着她。”
果不其然,进到外场远远地就望见她经常骑的那辆红色自行车。走近一看,她正和几名机务人员在专心地检修飞机,一点也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到来。我们喊了一声“毛工”,她这才转过头来。呵,好一个“大花脸”!毛青的脸上和手上沾满了油污。我们笑着打趣说:“毛工这么一‘化妆’,至少年轻了10岁!”“
还年轻呢,30多年前这么说我还差不多!”她用朗朗的笑声作答。
毛青是位老兵了,今年五十有一。但当年她可是一位很年轻的女兵,16岁她就入伍到了海军航空兵。你看,照片上的那个甜甜地笑着的小女兵就是她,一颗红星头上戴,两面红旗挂领边,光彩照人。毛青出生于一个“军人之家”,父亲是海航成立之初的飞行团长。当初,她最想当一名翱翔蓝天的女飞行员,没成想却干上了机务工作,在地上一待就是35年。
从外场回办公室的路上,聊起战鹰,毛工的话顿时多了起来。她告诉我们: “空中的胜利和安全,起点在地面。机务人员必须得‘干地上活谋天上事’,绝不能让战鹰带着隐患上天!”
毛工是海军航空兵部队机务战线上惟一的女高工。对她的“地上绝活”,我们早有耳闻。
某型飞机蓄压器胶囊在飞行中易破裂的问题曾一度困扰着海航部队。毛工下决心要攻克这个难题。她收集了外国空军和兄弟部队飞机维护保养的大量资料,蹲在外场与地勤人员一起给飞机排障,终于找到故障的原因,与修理厂的同志一起制订了一整套全新的修复和预防方案,有效地把这一故障降低到了最低点。
如何减少飞机发动机在地面的寿命损耗,增加在空中的飞行时间?这个难题让毛工费了很多心血。她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跑到外地向专家请教,在一间陋室里边学边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套对延长飞机发动机“寿命”具有很高使用价值、经济价值的“模拟发动机试车”的多媒体软件问世了。与此同时,她制作的多媒体软件“歼击机维修差错原因及预防”也在海航获奖。评审专家得知这套软件出自一位女同志之手,连声赞扬:“这位女高工不简单,不简单!”
回到毛工的办公室,她轻轻地滑动着鼠标,给笔者演示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改进的机务训练模式。那屏幕上显示的一幅幅动画和三维图形让我们眼前陡地一亮,那些看来令人头痛脑胀和复杂抽象的训练内容一下变得鲜活明了而又逼真。
谈到软件,毛工打开了话匣子。她告诉笔者,“软件即装备”,现代武器装备不仅“嵌满了芯片”,而且“渗满了软件”,软件不仅保证了武器装备的正常使用,而且能扩大提升武器装备的功能,甚至还能“再造出”全新的系列武器装备。她说:“我要利用在机务战线工作的最后这段时间来一个最后的冲刺,多搞出几套机务应用软件来……”
走出毛工的办公室,回味着她所说的话,我们理解了这位痴迷战鹰的“蓝衣天使”。我们默默地祝愿这位把青春年华献给国防事业的老兵在科技强军的领域里再展风华……
(国防报 2003年05月27日 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