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播洒道德建设种子的“十姑娘民兵班” 安徽省宿州市蕲县镇“十姑娘民兵班”建班18年来,不断拓展道德建设的内容,与时俱进地践行公民道德规范,先后28次受到省、市的表彰。她们的事迹被编入《宿县县志》和《当代中国民兵丛书》。
1983年7月15日,“十姑娘民兵班”通过报纸、电台郑重地向全县女青年发出了《移风易俗,结婚不要彩礼》的倡议书。倡议书发出后,立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响应。《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0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刊登、播发了这封倡议书。 十姑娘中的“大姐”陈秀珍,爱上了一位解放军战士,交往一年多,却只字不提彩礼的事,那位战士纳闷了:难道她不是真心爱我?退伍回乡后,他来到陈秀珍家试探:“俺现在是农民了。”小陈甜甜一笑:“没有农民哪来饭吃。”小伙子暗喜,掏出了心里话:“那俺俩订婚,该给你送些啥礼?”小陈脸上泛起红晕,说:“俺‘十姑娘民兵班’的民兵,只认人,不认礼,啥也不要。”小伙子心里乐开了花。“十姑娘民兵班”自1983年3月组建以来,先后有46位姑娘结婚,其中25人嫁给了军人,她们都严格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要一分钱彩礼。
安徽省刚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时,许多农民不理解。班长陈茵受收音机里小品节目的启发,决定用文艺演出的形式来宣传税费改革。于是几位姑娘起早摸黑赶排出了短剧《税费改革好》,在各村演出,还录了音在广播里播放。不久,村民们对税费改革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 在生活中,姑娘们还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积极鞭挞丑恶现象,主动和不健康的思想行为作斗争。1999年冬天,先后有几批“法轮功”痴迷者打着“真、善、忍”的旗号到徐桥村搞封建迷信活动。十姑娘把活动室的桌椅搬到村头,用来当做揭批“法轮功”的阵地,大张旗鼓地向村民进行宣传无神论。老汉徐万金在几名外地人的诱骗下,偷偷地练起了“法轮功”,说是想治好他的偏头疼。十姑娘知道后,主动去做徐老汉的工作。她们经常去老汉家里打扫卫生,乘机给他讲述“法轮功”的邪教本质,介绍新闻媒体披露的“法轮功”导致家破人亡的血的事实,姑娘陈淑芹还用自己在医疗培训班学来的知识,为老汉治病,最终使徐万金老汉醒悟了过来。
“十姑娘民兵班”班长郑文梅的婆家在祁县村。她结婚时祁县村95%的人家都处在贫困线以下,看到此情此景,小郑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扬“十姑娘民兵班 ”的精神,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在丈夫的支持下,刚度完蜜月的小郑向亲属借了一笔钱,买回一辆四轮拖拉机,从事短途运输。一年后,她又将四轮拖拉机换成了大货车,跑长途运输,业务越做越大,效益越来越好。与此同时,她积极帮助村民们搞运输,先后借给大家3万多元购买车辆,还帮助他们联系货源,使村民们逐渐走上了致富之路。现在,全村100%的人家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宿州平原第一个运输专业村出现了。“十姑娘民兵班”已出嫁的46人中,所有的家庭被当地政府评为“五好文明家庭”、“致富标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初,十姑娘以结婚不要彩礼的实际行动倡导了文明新风,不要彩礼,婚事从简,成了宿州大地女青年们的时尚。如今,“十姑娘民兵班”已成了一种美好精神的象征,她们播洒的道德建设的种子已开出了满园的芳菲,皖北大地涌现了一批“十姑娘民兵班”式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摘自“解放军报” |
Copyright©laobing.com, Yingpu,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