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快讯 国防大观 退役家园 军事史林 军旅文化 社会论语 女兵风采 为您服务 军营幽默 老兵留言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返回首页
 
栏目导读    
伟业历程:荔枝炮的故事4.30
焦点背景:揭秘欧加登民族解放阵线组织4.30

史海钩沉:蒋介石诱捕杨虎城的经过 4.22

  本站动态
 
2004年2月2日20时至22时,中央电视台"老兵你好"编导人员做客老兵网"军歌嘹亮"聊天室.
2002年8月8日和9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老兵网的故事.
2002年8月1日北京电视台一套播出老兵网参与和协助制作的庆八一节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1年4月17日播出对老兵网的专题报道。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2001年11月6日直播“老兵网访谈”。



伟业历程
━━━━━━━━━━━━━☆━━━━━━━━━━━━━

老将军遗作:揭秘真实的大渡河战斗

萧峰

(原文章题目:要桥不要命)

  提起红军长征飞渡大渡河,人们差不多马上就会想到红一军团一师一团1 7勇士强渡大渡河,红二师四团22英雄勇攀铁索桥的事迹。然而,我所写的却是发生在夺取泸定桥战斗中鲜为人知的事实,也是我的上百次险情中的一次。

  1935年5月26日,红一团熊尚林等17勇士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但安顺场一段水深流急,渡口狭小,几万红军仅靠七八条木船渡河是不行的。国民党的重兵紧追在屁股后边围堵,蒋介石派飞机在安顺场投下传单,扬言要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形势十分严峻。

  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果断决定:红一师的二、三团、干部团为右纵队,归聂荣臻、刘伯承指挥,红二师四、六团、军团团部及五军团为左纵队, 归林彪指挥,我们分别沿大渡河东西两岸逆流而上,夺取泸定桥,保证主力红军从泸定桥顺利通过。

  当时,黄开湘(长征到达吴起镇后,不幸病逝)为红四团团长,杨成武为四团政委,我任红一师政治部巡视团主任。由于三团总支书记易秀湘负伤,暂由我代理三团总支书记职务。接到命令后,我们立即沿东岸挥师北上。

  安顺场距泸定桥160公里,全是崎岖山路,行走十分困难。军委命令我们两天两夜赶到并拿下泸定桥,时间十分紧迫。团里干部边行军边召开党总支扩大会,研究战斗部署,并提出了“要桥不要命”的口号,然后党总支成员分头下去,到各营连作战斗动员。我赶到先锋营亲自进行动员后,干部战士坚定地表示:“足可疾,身可劳,衣服可烧,头颅可掉,什么都不要,只要泸定桥。”

  入夜,天下起了小雨,伸手不见五指,风声、雨声和大渡河水的拍岸声,在深山峭壁间发出雷鸣般的轰响,仿佛从四面八方一齐摇撼着战士们脚下的羊肠小道。指战员们手拉着手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连日征战,大家极度疲劳,行军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我们心急如焚,毅然传令:“点起火把,快速前进!”这时,只见西岸黄开湘、杨成武的部队也点起了火把前进,远远望去,两岸红军队伍象两条火龙疾速前行。

  第二天中午,我们在江边小镇多次与增援的川军第29军11团遭遇,敌军故意与我们纠缠,企图阻挠我们前进的步伐。我命令部队:“由前卫连负责冲垮敌人,大部队保持行进速度,加速前进!”前卫连冲锋号一吹,排子枪一放,手榴弹一甩,拼杀声一喊,川军的“双枪兵”吓得屁滚尿流,哭爹喊娘,撒腿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时间就是生命,红三团团长黄永胜要求部队:克服一切困难,不惜一切代价,拼死也要在敌援兵达到前夺下泸定桥。29日傍晚,当我率领先头部队赶到离泸定桥只有两公里的安乐坝,全歼守敌一个营时,从俘虏口中得知,敌特别口令为“雅安”。我趁天暗,带二连用敌特别口令混进了泸定城,接着迅速向倚河而筑的泸定城东门接近。这时,西岸红四团正在泸定桥上向东门迂回,敌人发觉后,机关枪像火舌一样吞噬着红军战士的生命。我立即命令二连向东门守敌展开攻击。敌腹背遭受打击,顿时惊惶失措,接连丢了6座明碉暗堡,敌江防旅长袁国瑞惊呼:“难道红军是长了翅膀飞过来的不成?”

  正当敌我双方在桥头主碉堡展开激战时,我突然发现桥边有三根导火索哧哧冒着火星。“不好,敌人要炸桥!”我大吼一声,带着四班长徐根宝、徐景林冒着敌密集的火力,猛地扑向导火索,想用手掐灭它。但手被烫伤了还是掐不灭,用力拽,也拽不动,急得我浑身直冒冷汗。导火索一寸一寸地往里烧,如果不采取断然措施,后果不堪设想。这时,我发现了敌人埋炸药丢弃的镐头、铁铲,便不顾一切地和四班长一起连铲带砍,好不容易才弄断了导火索,粉碎了敌人企图炸桥的阴谋。此时,守桥之敌28团的营长正捂着耳朵等着爆炸呢,有趣的是,桥没炸成,他倒成了我军的俘虏。

  狗急跳墙的敌人见炸桥不成,就在桥头堡放了一把火,企图烧掉大桥,我带领二连冲进火海,一边与敌人拼杀,一边灭火。就在这时,西岸红四团的22名勇士在连长廖大珠的率领下已先期越过被烧的这一段铁索,到达桥头,两团勇士会合在一起,拼死作战,终于全歼守敌,把胜利的红旗插上的泸定桥头。为保证红军大部队顺利通过铁索桥,我令赶到的先锋营一营的干部、战士一部分人灭火,一部分人到桥头街面上借门板,修补被敌人烧毁的几十米桥面。

  夺下泸定桥,5月30日晨,在桥东头大树下茅草街边,我碰到四团特派员,江西老表张华同志(解放后任北海舰队航空兵政委),青年干事周冠南,3人在小酒铺里吃了点酒。

  张华喝着米酒,拍着我的肩膀说:“老子一天一夜走了240里。”

  周冠南说:“红一师渡河后,比你们走的还多,途中还打了两仗。”

  老张笑着说:“可不是,这两仗是关键,没有桥东先夺取桥头堡接应四团过桥,凭单独硬攻,要费大劲,还不知要伤亡多少呀!”

  周干事又说: “我们以小的牺牲的代价夺得了泸定桥,红军又转入了主动,眼看快打到雅安,在那里可能要住几天。”

  我有些怨气地说:“中央红军到川陕北上抗日,张国焘难道不知道?为什么不派点部队来策应我们,使我们遇到这么多险境?”

  张华说: “谁知张国焘在想什么?!”

  喝完酒,我们三人站在泸定桥头定睛看: 东西两岸用了13根粗铁环连成的铁索,九根做桥面,上面铺着木板,两边各两根,做桥栏。桥长200多米, 离河面约50米。褐红色的水流冲击着河中的礁石,掀起一丈多高的浪花,发出巨响。此桥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入”啊!

  上午10时,我们离开泸定桥,我回三团向二郎山急进。


  

             萧锋简历

            (1916年——1991年)

  原名萧忠渭,字凌川。江西省泰和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参加万安农民暴动。1928年初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0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泰和紫瑶山游击队小队长,泰和游击队大队长,万泰独立团团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干事,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总支书记,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 5师骑兵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三团政治委员,四分区野战五团政治委员,团长兼政委,分区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警六旅旅长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七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第十一师师长,第三野战军第28军副军长、代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特种纵队副司令员,装甲兵副司令员,解放军装甲兵第一坦克训练基地司令员,第三坦克学校校长,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顾问。

  萧锋同志征战22个春秋,参加了国内革命战争的全过程,他参加和指挥过1365次大小战斗。英勇顽强,身先士卒,6次身负重伤,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他有胆有识,多谋善断,率部打了许多硬仗、恶仗,是一员以刚毅勇猛著称的虎将,具有出众的军事指挥艺术和丰富的治军用兵经验,被部队官兵赞誉为智勇双全、军政兼优的战将。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少将军衔。

女儿南溪整理

2007年3

该文本站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壮丽军史画卷
尽览国威军威

 集我军历史阅兵之大成
 
详情点击此处 
1
━━━━━━━━━━━━━━━━━━━━━━━━━━━━━━━━━━━━━━━━━━━━━━━━━━━━━━━
Copyright©laobing.com, Yingp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10)82073984 13371713807
版权所有 英菩兄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3795号